
【核心内容】
在设计与教育的交叉领域,伦敦独立设计工作室OMSE与社会影响力企业Other Box的合作案例,生动诠释了品牌设计如何成为推动多样性、公平与包容(DEI)教育的战略杠杆。正如OMSE联合创始人James Kape所言:“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‘本不该存在’的品牌——当Other Box通过教育真正消除权力失衡时,我们的设计使命便已完成。”
视觉身份设计的突破性实践
为放大Other Box的教育理念,OMSE从“持续学习”的核心理念中汲取灵感。其最终视觉体系以施工标志与公共领域形状为隐喻,通过高对比度色彩组合与模块化图案系统,既确保了视觉冲击力,又为未来应用保留了灵活性。Kape强调:“这种设计语言不仅传达了‘边做边学’的使命,更通过可缩放、可裁剪的图案系统,适配从数字平台到实体印刷的多元场景。”
字体系统的符号化创新
在字体选择上,团队采用Dinamo的Gravity字体——一款带有独特方形符号的无衬线字体。这种设计巧妙呼应了品牌名称中的“Box”概念,同时为衍生服务如OTHER.JOBS(专注薪资透明与公平招聘的平台)提供了符号化延伸可能。Kape指出:“通过调整色彩、图案与符号的使用强度,系统能在不同媒介中实现从温和到强烈的表达层级。”
教育使命的深层渗透
值得关注的是,OMSE团队全程参与了Other Box的数字课程,深入理解DEI教育的系统性挑战。这种“设计+实践”的双重参与模式,使最终方案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设计,成为传播“为差异腾出空间”理念的载体。正如Kape呼吁:“通过otherbox.co的数字课程,每个人都能以微小改变推动巨大影响——但这一切始于对话与知识共享。”
从对立目标到协同效应
在概念探索阶段,OMSE展示了两种设计路径:一种保守,一种激进。最终,Other Box选择了更具突破性的方案,其灵感直接源于Sattar在课程中使用的工具。这种设计不仅传递了“涟漪效应”理念——个体改变将辐射至家庭、职场乃至社会,更通过动态视觉系统持续放大品牌声音。
结语
这一案例深刻证明:品牌设计作为战略工具,在教育领域可发挥远超视觉层面的价值。通过将“不再需要存在”的终极目标转化为可感知、可传播的视觉语言,OMSE与Other Box共同构建了一个自我迭代的生态系统——在这里,设计不仅是美学表达,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引擎。当“为差异腾出空间”成为共识,改变便已悄然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