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项目背景
在阿姆斯特丹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,日本料理店往往依赖樱花、浮世绘、汉字书法等传统符号吸引顾客,形成高度同质化的视觉语言。而快闪餐厅Kokoro的出现,旨在打破这一固有模式——它不靠文化符号“讲故事”,而是以创新菜单、实验性体验和当代审美重新定义日式餐饮。
为配合其先锋理念,Kokoro携手荷兰创意工作室27b,打造一套既尊重日本精神内核、又彻底跳脱文化刻板印象的品牌形象设计(Brand Identity Design),成为餐饮行业中视觉创新的标杆案例。
公司简介
Kokoro并非传统餐厅,而是一个以“系列快闪活动”为核心运营模式的流动餐饮品牌。每场活动均推出精心策划的限定菜单,强调食材、创意与体验的融合。其名称“Kokoro”在日语中意为“心”或“灵魂”,象征品牌对料理情感与匠心的追求。
设计方27b是一家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独立创意工作室,专注于企业形象设计与文化项目,擅长通过视觉语言解构传统、重构当代叙事。
设计理念
“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能反映Kokoro团队创意精神的品牌,同时刻意避开文化陈词滥调和任何形式的文化挪用。”27b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Flavien Guilbaud表示。
团队拒绝使用常见的日式视觉符号,转而从书法美学中汲取灵感,开发出一款手绘感十足、略带扭曲与律动感的定制字体。这款字体既致敬东方书写传统,又注入现代、俏皮甚至“放肆”的态度,完美契合Kokoro“不循规蹈矩”的品牌性格。
Logo设计与视觉符号
主标志“KOKORO”采用基于字体PicNic(Mariel Nils设计)改造的手绘字形,笔画起伏、略显歪斜,充满生命力。为提升应用灵活性,团队从中提取“ORO”三个字母,巧妙重构为一张抽象人脸图形,作为辅助标志(Graphic Mark)。
“这一做法不仅简化了主标识的复杂度,还通过保留‘ORO’的原始形态,维持了视觉系统的内在一致性。”Guilbaud解释道。这张“人脸”随后成为品牌的核心视觉资产,广泛应用于周边、海报与包装中。
识别颜色与材质语言
品牌主色调选用高饱和度的粉红色,打破人们对日料“素雅”“极简”的预设。这种粉色不仅醒目,更传递出Kokoro的活力与反叛精神。
材质上,团队特别设计了一款可重复使用的粉色菜单套,表面压印品牌Logo。每次快闪活动仅更换内页菜单,外封则持续使用,呼应品牌对可持续理念的坚持。“它几乎成了一件值得收藏的纪念品。”Guilbaud笑称。
此外,品牌大量运用肌理感插画与粗犷手绘字体,营造出“有温度、有触感”的视觉体验,强化“手工”“真实”“不完美之美”的品牌调性。
品牌定位、使命与价值观
- 定位:颠覆传统的日式快闪餐饮实验品牌
- 使命:以创新料理与当代视觉语言,重新诠释日本饮食文化
- 愿景:成为全球快闪餐饮中最具辨识度与文化敏感度的品牌
- 核心价值:创新、真诚、可持续、反刻板
- 宣传语:“Not your typical ramen.”(这不是你熟悉的拉面)
受众分析
Kokoro的目标受众包括:
- 25–40岁追求新鲜体验的城市美食爱好者
- 关注可持续消费与设计美学的年轻群体
- 对文化挪用敏感、欣赏真诚跨文化表达的国际食客
- 餐饮与设计行业的创意从业者
通过精准的视觉识别设计(Visual Identity Design)策略,Kokoro成功在社交媒体与线下场景中引发讨论,形成高辨识度的品牌记忆点。
设计师/设计公司介绍
27b工作室以“少即是多,但必须有趣”为信条,长期深耕CI设计(Corporate Identity Design)领域,服务对象涵盖餐饮、艺术、时尚与社会企业。其作品强调概念深度与执行细节的平衡,曾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奖项。
在Kokoro项目中,27b不仅交付了一套视觉系统,更通过字体、插画与可持续物料的整合,构建了一个可生长、可互动、可收藏的品牌宇宙。
文章小结
Kokoro的品牌形象设计案例,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如何在尊重文化根源的同时实现视觉创新的典范。它摒弃符号化表达,转而以字体、色彩、插画与可持续物料构建一套完整、自洽且极具个性的视觉识别设计系统。
这一项目也证明:优秀的CI设计不仅能提升品牌辨识度,更能成为品牌价值观的载体。在快闪经济与体验消费盛行的今天,Kokoro与27b的合作,为全球餐饮品牌提供了兼具美学高度与文化责任感的视觉范本。











